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预测押题卷(二)2历史(新高考)答案,目前大联考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预测押题卷(二)2历史(新高考)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1.A【考查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解析】Na2S03溶液吸收少量Cl2,发生反应:①Cl2 H20=H Cl HCl0,②HCl0 S03=S0 CI H,③H S03=HS03,三式相加得:3S03 Cl2 H20一2HS03 2Cl S0},A正确;酸性:HCl>H2C03,C02通入CaCl2溶液中,因弱酸无法制取强酸,故不发生反应,B错误;向H,0,溶液中滴加少量FeC,Fe“作H,0,分解的催化剂,发生反应:2H,0,c”2H,O O2↑,C错误;同浓度同体积的NH4HSO,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OH优先与NH4HSO4电离出的H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 OH=H20,D错误。
10.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其善者”作“得”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和D项。“其善者”和“其不善者”相对,应在“纵”之前断开,故排除C项。11.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太宗,谥号”说法错误。“太宗”是庙号。知识拓展》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创基立业者日“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日“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享此庙号的帝王包括唐太宗、明太宗等。选文中“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故可知这里的太宗指的是唐太宗。蓝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评判性质的称号。12.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唐太宗认为…”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1段“故《书》称…‘官不必备,惟其人’”可知,这句话是唐太宗引用的《尚书》中的话。13.(1)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2)任用了正直的人,做好事的人都会得到劝勉:错用了坏人,不做好事的人就会争相钻营求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题思路】(1)将:打算,想要。依:依照,按照。辟召:因才高名重受人举荐,而被征召授以职位。(2)…者:判断句,…的人。劝:勉励,奖励。竞:争相。(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的根本在于审慎。要根据(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授子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所以《尚书》说:‘只选取贤良和有才能的人做官。’(《尚书》)还说:‘官员不在多,在于用人得当。’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如果)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也认为不根据才能选择官员,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一样。《诗经》有言:‘参谋的人(如果)太多了,在决策的时候反而不知所从。’孔子也说:‘(官员)不处理政务,官吏怎么会得到精简呢?’何况‘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块都狸腋下的皮毛’。现在应当更换减少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了。你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确定官员的人数。”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颜,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倘若有乐师、工匠、杂艺之类的人技艺超过同苹,只可以赐给钱财丝帛奖赏他们的能力,一定不可过度奖赏,授予他们官职,(从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材并肩站在一处,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使钟士、大夫引以为耻。”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最近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此人的文才(是否出众),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或处死,但是对百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或处死,但是对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人才呢?”杜如晦回答说:“西汉和东汉选拔的人才,(他们的)美德都闻名乡里,成为众人的楷模,(然后)他们被州郡推荐(到朝延),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选拔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今,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贞观六年,唐太宗对魏征说:“古人说过,君主必1须根据官职来选择合适的人,不能轻率任用。我现在办一件事,就被天下人看到:说一句话,就被天下人听到。任用了正直的人,做好事的人都会得到劝勉:错用了坏人,不做好事的人就会争相钻营求利。奖赏和功绩相当,没有功劳的人就会自动退避;惩罚和罪恶相称,坏人就会有所戒惧。由此可知绝不可以轻易进行赏罚,用人更需要慎重选择。”魏征回答说:“知人善任这件事,自古以来就是很难的,所以在考核劳绩、决定官员升降时,要察看他的善恶表现。如今想寻求人才,必须仔细察访他的品行。如果了解到他真是好的,然后才可任用,假如此人不会办事,只是才力不够,还没有什么大害处,错用了坏人,假使他能力强会办事,那为害就太多了。太平时候,必须才能、品行都好,才能任用(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