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临沂市2022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2023.2)生物试题答案,目前大联考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3年临沂市2022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2023.2)生物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0.【参考答案】A【分析】略,参照本文的翻译。11.【参考答案】D【分析】此处应该指前者。12.【参考答案】A【分析】本文以“治心”为核心。13.【参考答案】(1)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眼睛不眨,这样以后能够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对付敌人。(2)但凡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分析】(1)状语后置,1分:兴,奔突,奔跑,1分;制,控制,1分:待,对付,1分:共4分。(2)道,原则,主张,1分;举兵,发兵,1分;知节,懂得节制,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顺,1分;共4分。14.【参考答案】①苏洵所处的北宋朝廷政治腐败,每年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和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②苏洵有感于时代弊病,立足于北宋社会现状,专注系统地研究对抗契丹、西夏的战略战术,希望朝廷能够按照文中所说,运用兵法对抗契丹、西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③暗含了作者对北宋朝廷的批判和惋惜,也表达了作者想要北宋朝廷奋起驱赶契丹、西夏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苏洵的担当与情怀。【分析】写出1点给2分,写出2点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眼睛不眨,这样以后能够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付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味呢?惟其战士愚味,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鸟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二)现代文阅读I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参考答案】D【分析】结尾处的场景描写不一定是想象,也可能是实写。7.【参考答案】C【分析】这些动作还包括煮馄饨、吃馄饨,不全是包馄饨:另外,画线句多用短句是为了突出我对馄饨的渴望与惊喜,并不能直接体现馄饨的来之不易。8.【参考答案】①村里没有馄饨铺时,作者很馋馄饨,但被大人吓唬“馄饨让人混沌”,作者既担心,又不甘心。②小学三年级时村里有了馄饨铺,上学路上看见师傅包馄饨,故意装病让父亲带“我”去吃馄饨,作者内心十分渴求。③村里的馄饨铺虽然还在,但味道、外形等都已经大不如从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遗憾之情。【分析】村里的馄饨铺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虽保留但味道不如从前的过程,作者的情感随之变化,结合文本分析即可。解答时要写道村里馄饨铺的情况,也要写到作者的情感,两者要对应。每点2分,共6分。9.【参考答案】①物质匮乏时期,大人骗小孩子吃了馄饨会混沌,作者反用其语,表达对童年时光的怀念。②“馄饨不混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馄饨师傅精湛的手艺的赞美,以及对故乡馄饨的喜爱与赞美。③与现状形成对比,既有对如今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调有烟火味手工馄饨的遗憾,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分析】文中说,大人说的“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和“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可知,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物质匮乏时期,大人骗小孩吃了馄饨,读书会混沌这段时光的怀念。文章后半部分“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可知,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如今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调有烟火味手工馄饨的遗憾。这两段对如何包馄饨和如何剁肉馅的描写,表现了故乡馄饨制作讲究,做馄饨的师傅手艺娴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