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全国高考·模拟调研卷LLY(一)1理科数学试题答案,目前大联考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3年全国高考·模拟调研卷LLY(一)1理科数学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7.示例:观点: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3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战争模式,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写汉字、定门第、与汉族通婚等,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到了隋唐,各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量胡人在关中经商、定居,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唐代绘画及文学作品也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政策与包容的心态,推动了大唐盛世的出现。(10分)总之,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2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可以总结材料观点: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民族交融较为明显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大一统时期,从少数民族吸收汉文化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角度论述。最后,对论述过程进行总结,回归论题,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16.论题:中国外交主题的变化。(3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时期,中国外交受国内意识形态和美苏对抗等国际因素影响较大,中国首脑出访国主要是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还包括欧洲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为了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中国外交向全方位和“无敌国”方面发展,中国首脑出访国包括世界各大洲,特别是对欧洲、美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出访的次数大幅增长,反映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国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中国外交所发生的变化。(20分)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外交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主向全方位外交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是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和政治状况变化的反映。(2分)【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提炼出“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中国首脑出访国以亚洲为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以后,中国全方位外交进一步深化”等信息。据此可以确定论题为“中国外交主题的变化”,然后再联系所学进行阐述说明。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表现出的特点,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说明实行这种外交政策的原因。对于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应当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主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等方面来说明原因,最后作出总结,说明中国外交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国内社会状况变化的结果,同时也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由意识形态外交向全方位外交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