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全国大联考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1LK-英语-新高考-QG】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2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全国大联考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1LK-英语-新高考-QG】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大联考请关注本网站。
2021-2022全国大联考语文第4题答案
3.B【解析】本題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比喻等手法”错误,颔联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颔联句意是: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嫩竹,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昋。由此可见,这里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①首联写居住环境,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1分)②颔联写草堂四周的美丽景色,与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一旦故人音信断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还在兴致勃勃地赞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2分)③尾联写诗人虽然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1分)④这首诗以“狂夫”这一形象将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统一起来,表现了诗人的志趣和对安定隐居生活的向往。(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叙述,写诗人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境界全出。前四句写草堂及其周围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自得,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杜甫“欲填沟壑惟疏放”,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顽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诗人还在兴致勃勃地赞美“翠篆”"红蕖”,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地调和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最终统一成“狂夫”这一形象。没有前半部分对于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对于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狂"。两种成分,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