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七年级)语文试题

作者: 来源:全国大联考 2025-10-12 00:48:21  阅读:3次

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七年级)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河南省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2、河南省2024至2024学年
    3、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4、河南省2024至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5、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统编版
    6、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7、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8、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九年级
    9、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10、河南省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3.参考立意:①从个人角度立意:美好的德行成就精彩人生。论述拥有美好的德行可以让人内心充实、自信自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守原则,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以德行立身,做最好的自己。强调通过培养美好的德行,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②从他人角度立意:传递美好德行,温暖世界。讲述用自己的美好德行去影响他人,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美好德行能够传递正能量,温暖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③从社会责任角度立意:德行之光,照亮社会。探讨美好的德行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促进社会公正义、推动文明进步等。美好德行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提升社会道德水。美好德行能够激发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④从综合角度立意:明明德,共筑美好世界。阐述个人美好德行的培养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每个人都应践行美好德行,为构建美好世界贡献力量。美好德行,点亮人生,温暖社会。既论述美好的德行对个人的重要性,又强调其对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人不高兴。卫鞅对秦孝公说:“民百姓不可同他们谋划始创事业的事,但可同他们共享事业的成功。讲求高尚德行的人不去迁就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在众人中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甘龙说:“不是这样。依循旧法来治理国家,官吏既已熟而民众也安居守法。”卫鞅说:“庸常的人安守旧的俗尚,学者们沉涵拘泥于旧的见闻,依凭这两种人,要他们安守官职、遵守旧法是可以的,但不能够同他们议论旧法之外的事情。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蠢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卫鞅担任左庶长,最终确定变法的法令。新法规定将百姓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检举,犯法连坐,检举揭发犯罪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犯罪的人与叛国投敌的人受同等处罚。建立军功的人,各按军功标准获得上等爵位。为一已之私斗殴的人,分别根据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等的刑罚。努力从事农业,辛勤耕织使粮食布匹增加的人,免除其赋税役。因懒情又不务正业而贫穷的人,罚全家为国家的奴隶。即使是帝王宗室成员,没有军功也不能载入宗室名册。明确尊卑爵秩的等级,并以等级确定田宅、奴隶、衣服的数量。有功劳的可显示荣耀,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荣耀显达。法令已拟订好但还没公布,恐怕民众不信从,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竖立了三丈高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能够把木头移徙放置在北门的奖给十金。百姓对此感到奇怪,没有谁敢去移徙。又的命令。变法令实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诉说新令不可取的用千计算。当时太子触犯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推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新法。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把他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刑罚,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变法令实行十年后,秦国内道不拾遗,山中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邑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的重宝。国家靠百姓来保卫,百姓靠诚信来保护。不靠诚信就没有办法驱使民众,不靠民众也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百姓,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不善于治理的则与此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更过分的还欺骗兄弟,欺骗父子。上面的人不信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不信上面的人,上下离心,以至于败亡。材料二:商鞅的法令,使得百姓致力于农业这个根本,在为国家而战的时候勇敢,而对于私人之间的争斗就胆怯,粮食充足,兵力强大,因此成就了帝王的大业。然而秦国的百姓只看到了刑罚却看不到德政,只知道追逐利益却不懂得道义,最终因此而亡国。所以成就秦国大业的是商鞅,导致秦国灭亡的也是商鞅。他活着时享有位极人臣的尊荣,足以回报他使秦国成为帝国的功绩;而他遭受车裂而死,大概也仅仅足以偿还他导致秦国灭亡的罪过。根据形势和情势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应对,不值得奇怪。在商鞅之后,有些人犯了和他一样的罪行,却没有立下像他一样的功劳,可是这些人却只享受着当年商鞅有过的待遇,而没有像商鞅一样遭受灾祸,我为他们以后的结局感到恐惧啊。元丰三年九月十五日,读《战国策》时写下这些文字。·语文(四)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