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 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摸底卷 历史Q(一)1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答案)
部分人的利益并不是材料中言论强调的主旨,故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遭到西方国家的抵制,而是遭到了一些人的抵制,故排除C项。7.C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有代表公然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资产阶级邪恶”,是向资产阶级倒退,要求废除它,可见当时部分人对新经济政策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故C项正确。材料仅提到有代表反对新经济政策,但是实际上却“受到许多工人、农民的欢迎”,因而不能说明新经济政策未得到广泛支持,故排除A项;各项举措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发展了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8.D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1933~1937年正处于苏联“二五”计划期间,根据图中数据表明,苏联“二五”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体现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解析网9.B考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亚洲、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B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于二战后,故排除A项;亚洲的民族意识觉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有1908年印度孟买10多万工人反英总罢工、中国的辛10.D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根据材料“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可知,甘地发起了“食盐进军”活动,抗议殖民当局的法令,新闻报道详尽,且沿海地区民众支持这一行为,体现了甘地的行为项;1930年,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但材料表明甘地的行为在沿海地区得到积极响应,在内地的情况未说明,且“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表明当时人们采用自己的方式制作食盐,看不出是民族工业制作食盐的结果,与民族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答案解析网11.C考查一战后的德国。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持刀者为签署《凡尔赛和约》的德国执政党,可推知图中的军队为参加一战的德国军队,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德国内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围绕《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执行展开激烈斗争,社会党人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出卖国家利益的代表,这反映出德国政治的分裂和矛盾,故C项正确。图中持刀者为德国执政的社会党人,而非纳粹政权,这幅漫画实际上成为纳粹党推行其险恶意图的工具,而非对纳粹党险恶用心的击,故排除A项;从背后捅刀的是社会党人,而非苏俄,且苏俄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中持刀者是在背后捅德国军队,而非“揭露了德国企图争夺世界的霸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利润促使财阀与军阀结合”可知,日本政府通过军事订货来刺激和救活国内工业企业,这种做法无疑增强了军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提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只是通过政策手段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向,并不能直接推断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故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军火利润的增长和工业企业的依附关系,并没有提及军事工业技术或组织结构的近代化变革,故排除C项;材料中明确说明了政府通过军事订货来刺激工业,这本身就是对外扩张的经济准备,没有掩盖其对外扩张的目的,故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13.A考查苏联模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40年处于苏联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增长达到1.8倍,而美、日不如苏联,体现出苏联工业化的效能得到释放,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历大危机,因此并不能说明世界经济总体稳增长,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德国、意大利的数据,无法支持“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战争优势”这一结论,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故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14.A考查雅尔塔体系。根据材料“人们再也听不到‘绞死德国皇帝’的誓言了,德国人还要吃饭”则成为新的口号…三巨头虽然讨论了战后德国可以分割或肢解成几部分很少提到分割德国”可知,雅尔塔体系对于战败国德国的处理趋向理性和慎重,故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对德处理不完全是为了大国强权政治,同时也有维护战后和、防止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等积极因素,故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对德处理的出发点并非完全是为了保证大国间的势均力敌,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等,故排除C项;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故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15.B考查联合国的作用。材料“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的事件予以干涉”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B项正确。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与安全为宗旨,重视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故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排除C项;联合国强调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与安全的作用,故排除D项。16.(1)本质目的: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争夺和建立世界霸权。(3分)行动:召开雅尔塔会议,划分美苏双方势力范围;主导成立并操纵联合国。(6分)答案解析网(2)有道理,基本符合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展态势。(3分)理由:一战后,虽然欧洲仍主导着世界局势,但其实力相对衰落,具体表现为:一战给欧洲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超出了欧洲范围,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被打破;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觉醒,都削弱了欧洲在世界的影响力。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损耗。与欧洲的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的空前强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崎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13分,有判断无理由不给分)答案解析网17.示例:答案解析网论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多样性特征。(3分)答案解析网阐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侵略的武装斗争,大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想要获得民族独立,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在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样性的特征,如领导阶级的不同:中国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部分国家如埃及等仍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的。斗争形式的不同: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墨西哥进行民主改革;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斗争内容的不同:主要是争取或2026届高三名校周考阶梯训练·历史参考答案第23页(共3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