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3语文答案

作者: 来源:全国大联考 2025-05-15 08:28:13  阅读:8次

[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3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高三第二次月考
    2、2023-2024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二
    3、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二
    4、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联考二
    5、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语文
    6、2024百师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
    7、百师联盟2024高三第二次月考
    8、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新高考语文
    9、2024百师联盟高三第二次月考
每年水运关东四百万斛谷来供给京师,用士卒六万人。应买入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的谷,这些谷足以供应京城,可以节省关东水运的士卒一半多。”又请示增加三倍海租,天子都依从他的建议。水运的事情果然便利,耿寿昌就(又)请示(皇上)命令边郡都建筑仓库,在谷价便宜时增价买入,以对农民有利,谷价贵时就减价出售,称作“常仓”。百姓感到便利。皇上就下诏,赐给耿寿昌关内侯的爵位。材料二:汉宣帝本始四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请示命令边郡都修筑粮仓,在谷价低的时候加价收购粮食,从而使农民获利,在谷价高的时候减价出售粮食,名为“常仓”,百姓认为这样做很便利。先王在位的时候,补助有一定的方法,救济有相应的政策,赊欠借贷有规定的时间,以至于收购市场上卖不掉的货物,贷出那些积压在百姓手中不利于民用的货物,这正是上下沟通融合,君主与百姓一体的大义所在。桑弘羊凭借商人的智谋,推行“均输法”,以天子的尊贵之身,却去争夺商人的利益,真是人们所说的民贼啊。怎么才能找到耿寿昌这样的人来与我讨论“常仓”的意义呢?这个名声一旦树立起来,就会千秋万代地流传下去。到了本朝,又特别专门派官员主管此事,带来的好处更大。有的人担任常一职,却使百姓发出不的感叹,那么又将如何逃避罪责呢?材料三:耿寿昌的“常”之法,是有利于民众的好办法,后世没有能够推行的,宋代人仿效他,却演变成了“青苗法”。所以说:并不是法令本身难以推行,而是人难以将法令付诸实施。在实行分封制的三代(夏商周)时期的天下,诸侯各自有其封邑;其地域狭小,民众不多,事情简易,因而想推行“常”之法也容易。然而当时并未推行,是因为当时的民生政策,对待民众宽厚,民众有较大余地,百姓可以自行调整,不必由朝廷为他们制定计划。朝廷制定计划,就会被民众视为法令;视为法令,则民众有所忌惮而不乐意执行,而狡點之徒还会趁此机会做坏事,大肆兜售其奸诈。所以三代的制度,是让民众富裕而使他们各自为计。即使是疆域方圆一万里的大国,也不能总计几十年的水旱丰收、收而提前做出相应安排。在郡县制时代的天下,财货赋税品类繁多,各地的民情又不相同,难道能够用一刀切的治理方法来治理天下吗?既然如此,“常”之法是不可行的吗?回答是:“常法”,是有利于民众的好方法,为什么不可行呢?如果能够因地制宜,考虑各地的不同民情,选择称职的官员负责,地方上的贤德士大夫以身作则,并且持之以恒,则可以保证一百年之内没有大的弊病,这不是天子能在天下一刀切实行的。耿寿昌推行“常法”能够取得成效,也是因为他将河东、上党、太原、弘农等地的粮食流通到京城长安罢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