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 (一)高二语文答案

作者: 来源:全国大联考 2023-10-11 14:05:04  阅读:78次

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 (一)高二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考适成性月芳卷(五)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饮茶中“中和”的美学思想,体现在煮茶时的“水火相济”上。唐中期以后,人们更加关注煮茶过程中的细节对茶饮味道的影响。陆羽所著《茶经·五之煮》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首先,火苗要稳定,火力受热要均匀。“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嫖焰如钻,使炙凉不均。”另外,陆羽对煮茶之用水也提出了要求,并且在历史上有开古人之先锋的地位,他认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萍赋》所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微博橙子辅导认为,煮茶最好选用活度适中的水,何谓活度适中?也就是说,水流的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不流动,即“石池漫流者上”。水火相济以为和,不温不火以为和,不急不慢以为和,达到协调融合的境界时,才能将茶叶最天然清香的本质味道体现出来,齿频留香。作者橙子辅导认为,只有把握事物本身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度,才能实现“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的审美意境。同时,在这品茶的个中滋味中,有了“一碗喉吻润”,探寻其中妙理,原来茶中滋味已散向毛孔,“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卢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摘编自程梓富岛《浅谈唐代茶文化》材料二: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因茶有益思助禅之效,寺院之中大有嗜茶之僧。唐开元之后,寺院普遍饮茶,并设有专门掌管茶事的“茶头”。至中晚唐时,福州长乐百丈怀海禅师整顿和建立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详细规定了禅门饮茶的制度,把饮茶、信仰、生活、品位、嗜好连成一个共生循环的生态模式,饮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必不可少的部分。唐代文人雅士多喜游佛寺,茶成为僧俗交往的媒介,在煎茶品茗间玄谈悟道成了一种常态。除了可煮作茶粥食用,在茶水中增添盐、姜等调料在唐中期以前甚为流行。陆羽的《茶经》中对此也有记载,但陆羽对此种原始、粗放的饮茶方式极为不满,称其为“沟渠间弃水”。陆羽系统地改进了烹茶之法,使得烹茶更加精细,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代名茶尽出自长江流域,以春茶为贵,每至出春茶时节,长江流域的文人墨客以当地新茶封缄之后寄赠亲友,或派专人或由驿递送达对方。对方收到新茶后,往往酬之茶诗。若交情特别深厚的朋友,还会“乞茶”“索茶”。这种风雅的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旨趣。第1页共9页
本文标签: 同步月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