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JJ]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注】①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的冬天,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文学创作比较频繁。广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②政使:纵使。③用:享用。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诗。诗的前六句是写景,于景中见情;后两句是言志抒情。B.首联诗人从大处着墨,表现大雪的壮观场面。一个“忽”字,写出季节更替的猝不及防,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C.领联对仗工整,八个叠字,字字工切,层层加深,极富神韵,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形象地描摹了夜间大雪的情态。D.“风回共作婆娑舞”,动态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美丽场景。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让人感觉到雪就是天地精灵。【答案】C【解析】“形象地描摹了夜间大雪的情态”分析有误,领联前一句是写夜间大雪的情态,后一句则是写拂晓时大雪的变化。4.请从手法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赏析尾联。(6分)【答案】①借景抒情。“寒至骨”,既指大自然的严冬,也暗喻各种残酷的现实;“桃李用年华”,既写出寒冬过后桃李竞相开放的灿烂春景,又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心态。②卒章显志。一个“用”字,颇富深意,表明诗人要把自己的桃李年华奉献给事业。③尾联既是慰友励友,也是自慰自勉,格调高昂明快,给人以豪放、进取的启迪。(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5~6题。(8分)秋柳四首(其一)王士禛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①。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②,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注】①白下门:指古都南京。②黄骢曲:指《黄骢叠》,曲调名,相传唐太宗的爱马黄骢死后,太宗命人谱成此曲。③乌夜村: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开篇暗示:昔日繁华兴盛的古都南京,转瞬之间,只剩下了西风残照,一片荒凉,美景不再。B.颈联借典故抒发了诗人爱而不得的惆怅,以及感叹荣华富贵的生活只能存在于梦中的无奈。C诗人选取“残照”“白下门”“黄骢曲”等意象以及运用“销魂”“愁”“梦远”“哀怨”等词语,隐含着对过往的感伤之情。D.这首诗境界优美,意韵含蓄,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物兴情,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答案】B【解析】“抒发了诗人爱而不得的惆怅,以及感叹荣华富贵的生活只能存在于梦中的无奈”错误。颈联借典故感喟美好事物盛衰无常,荣华富贵犹如浮云,抒发一种时过境迁之感。6.全诗以《秋柳》为题,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全诗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首联点出了白下门的销魂之处在于有秋柳;领联运用对比,写从前春日里有燕子穿翔其间的柳枝,到如今秋日也只能憔悴地在晚风里摇荡了;颈联、尾联运用陌上、弄笛、玉关等典故,抒发诗人目睹秋柳衰败之态而引发的朝代盛衰、时光消逝、流离漂泊等伤感之情。(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8分)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