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练习题(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测试题
2、2023-2024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教学设计
3、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
4、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分析
5、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教学计划
6、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教学目标
7、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知识点表格
8、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知识框架
9、2023-2024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总结
10、2023-2024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教案
考试试卷)
12.下表所示为1928一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相关规定(部分)。这些规定材料二早在1935年,当华北局势日益恶化之际,蒋介石就曾感到“日本在华北1928年国民党《建设大纲草案》规定,政府要积极提倡个人办实业,并给予其似有箭在弦上,最近必有举动”,他认为西南地区的“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充分的法律保障据地,只要川滇黔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的强敌,恢复一切的失地,复兴国家”…因此,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发大西南尚不具备条件,但基于西南1930年《实业建设程序》提出全国轻工业由私人兴办,对于重工业,私人有投2地区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国民政府终于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资能力者,政府也应奖励协助略决策。并在以后的短期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运动,将沿海工业迁至以1931年实业部制订《小工业及手工业奖励规则》,规定对使用先进工艺生产的3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的手工业品,给予某方面优惠摘编自吕家毅《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的调整》A.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快速发展B.改善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10分)C.稳定了手工业领域生产秩序D,奠定了民主革命的转型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的原因,并13.1940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10分)得兼营商业,不得囤积货物及代客买卖等。该办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经济区域分布的因素。(4分)总额的20%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这一做法A.是解决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手段B.是为了应对全面抗战的爆发C.反映了法币改革取得显著效果D.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14.下表所示为某一时期我国后方民营工业投资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民营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工业材料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表时间厂数(家)资本额(百万元)折战前币值(百万元)均每厂资本(万元)阶段时段基本状况1936年以前27091.391.333.81938年18291.469.738.3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经济理论的引入和传播,以郑1940年496155.630.36.1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以“商战固本”等酝酿时期1840-1894年系列具有反传统和反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思想。为实业1942年1077331.78.50.8振兴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44年533809.81.90.4A.外部环境相对安定B.发展趋势比较缓C.实际投资持续增加D.企业呈小型化特征这时期发生的戊戌政变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15.郑观应是中国现代化运动思想的代表和先驱,被誉为是“全面看世界的第一人”,萌芽时期1895—1900年会受到极大震动,“实业救国”思想渐为世人所注意,从而其一生职业经历丰富,大体分为六类:一是少年时期的儒生;二是外国公司的低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级职员;三是私营商业主;四是外国公司的高级职员,即买办;五是中国洋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六是短暂的官员生涯。透过郑观应的职业经历,可知近代中国1901年,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就是振兴商务,奖励实业A.民族资本发展艰难B西学东渐占据主导C经济形式性质多样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兴起时期1901-1910年903年,清政府设立专司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一商部。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办法,从此中国工商实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等条约,外国资本凭借条约的保护,纷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从事各种经贸活动。他们从辛亥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实业的发展向中国输出商品开始,逐步发展到输出资本和在中国设厂经营。西方列强首先高潮时期1911-1918年提供了契机。列强不仅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而且增加了对华商品的需求。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在这样的选择在通商口岸从事工业投资活动,是因为这些地方有不等条约规定的特权空隙里急速发展起来,进入“黄金时代”作后盾,从而拥有许多便利。由于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不断设厂投资,为了配合工业生产的需要,他们相应地建立了许多的配套设施,如金融机构的建立、铁路上表所示为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表。从表中任选一个或者几个阶段,的修筑、电力的兴建等,从而使通商口岸的工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而当时中国概括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实业救国论”。(要求: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一买办,也选择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投资。因为在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这些地区容易获得各类生产机器、技术及原料。通商口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集聚效应,从而使工业集中于通商口岸的趋势不断增强。摘编自陈宏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1861一1927)》历史·周测卷(十三)第3页(共4页)历史·周测卷(十三)第4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