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大联考

高中历史选修二1.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试试卷

作者: 来源:全国大联考 2023-07-31 15:36:35  阅读:75次

高中历史选修二1.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高一历史必修二农业的作用
    2、2023-202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思维导图
    3、2023-2024高中历史农业工具
    4、2023-2024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
    5、2023-2024农业耕作制度是什么
    6、2023-2024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框架
    7、2023-2024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点
    8、2023-2024农业耕作的时序
    9、2023-202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识点
    10、2023-202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笔记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影响。(6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于一体。日耳曼的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的英国法治思想具有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法治观念的影响下,英国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摘编自胡琦《法律与王权:中世纪英国法治观念的嬗变及其内在逻辑》材料二英国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称号。中世纪的英国,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的。英国的法律传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本质特征上体现着权利的概念。对地方社会来讲,这种法律传统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的自治特色。14世纪以来,英国兴起了乡绅阶层,他们精通法律,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地,乡绅掌握了地方社会的政权。摘编自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举行;1933年,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与北两处举办。从这两年的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与录取人数来看,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第二梯队为山西、河南、四川、山东、辽宁、吉林,第三梯队为余下省份。如果将这种梯队的划分与清代科举大、中、小省的分层相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广东省值得特别注意,它在清代科举考试只属于中等省份,但在当时的文官考试中占据了十分显眼的位置。第一届、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之后,边疆省份开始呼吁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呼吁在边疆省份设立考试地,点、取消外语科目、降低录取标准以及切合边疆省份的实际需求。1937年,张继等人在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议,高等文官考试应分区定额录取,并分处举行。摘编自刘希伟《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高二历史第5页(共6页)】·23-134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