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本期全国大联考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
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命题人:王星审核人:王梅琴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1.5分)15 CCDCA 610 CBDCB 1115 BAADB 1620 CDCCB 2125 DADAA 2632 ADBBDD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52分)33.(22分)【答案】(1)变化:内阁人员由备顾问到参与决策;内阁人员由官品较低到受尊崇。(4分,每点2分)原因:内阁大臣得到皇帝的信任;内阁获得了票拟权或议政权;内阁大臣兼任部院职务。(6分,每点2分)(2)背景: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王权没落和议会主权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6分,每点2分)不同:明代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法定的正式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最终成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式机构:明代内阁服务于皇帝专制,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6分,每点3分)34.(16分)【答案】(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国内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6分)(2)差异:清末重商主义带有救亡色彩;商的范畴更为广阔,不仅限于商业贸易。(4分)影响:促进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冲破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实业救国思想和救亡运动发展。(6分)35.(14分)【答案】(1)传播路径:根据材料②,中国在12世纪初已明确记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①④,可得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不晚于12世纪末已学会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③⑥,中国在宋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交往交流密切。由此推断,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在13世纪初之前已传至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⑤,11一13世纪,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战争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战争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可推知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于12世纪末之前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根据材料⑦,在中国明朝时,指南针已东传至日本。(传入欧洲或日本,有一个即可,共8分)(2)历史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加速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等人类重大航海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指南针的应用传播至欧洲,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欧洲在世界历史中的优势地位逐渐确立;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紧密了全球经济联系;为早期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给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带来灾难,但客观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必须有世界、欧洲、亚非拉角度,每个角度2分,共6分)第1页
本文标签: